夏季高温难耐,副热带高压势力明显增强,这导致我国北方多数地区气温大幅上升,多地持续遭遇高温天气。与此同时,热射病的病例数量亦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疾病风险极高,公众需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
暑热升级未来一周,我国北方多地将因副热带高压的作用,经历气温的显著上升。黄淮、华北等地将遭遇连日的高温天气,东北、华北地区如同身处蒸笼,而西北地区则遭遇干燥和酷热的考验。气象部门已发布高温预警,并号召公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热射病危害热射病因高温引发,可致体温调节系统功能衰竭及体内热量过多积聚,属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病症。从轻微中暑进展至致命的热射病,时间可能仅需数小时。患者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肌肉抽搐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器官损伤无法恢复,甚至引发死亡。此病症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热射病类型热射病存在两种主要类型:劳力型和经典型。劳力型主要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和运动员等。相对而言,经典型热射病在老年人、体弱者、慢性病患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者中更为普遍,例如老年人和孕妇等。
特殊环境患病热射病并非仅限于户外强光照射条件下发生。即使在封闭、通风不畅的室内空间,长时间逗留也可能引发此病。以江苏常州的71岁杨女士为例,她在高温天气里用艾叶泡澡后陷入昏迷,后被确诊为热射病;同样,浙江78岁的张大伯因空调故障,只能依赖风扇降温,最终也陷入了昏迷状态。一些老年人因节俭习性或行动受限,室内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可能诱发热射病。
紧急处理方法遭遇热射病症状时,需立即执行以下三个紧急步骤。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且干燥的场所,若条件允许,应尽可能进入设有空调的室内,并将室内温度调节在16℃至20℃之间。接着,应持续进行降温措施,比如用冷水擦拭患者体表或实施冰敷。若患者出现昏迷,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并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
预防热射病为降低热射病发生的风险,必须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长时间作业或进行高强度运动,并实施防晒、降温以及补充水分等防护措施。一旦发现中暑的初期症状或体温升高,必须立刻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处进行降温补水。如果症状持续未缓解,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针对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暑措施。
在酷暑难耐的气候条件下,您是否曾体验过身体不适的症状?我们诚挚地建议公众重视热射病的预防工作,通过点赞及分享本篇文章,助力更多人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