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脉,这家拥有十年历史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行业内位居第三,然而,在过去三年中,其累计亏损高达7.5亿元,上市计划未能实现,导致投资者对其产生了担忧。那么,这家企业究竟是如何陷入如此困境的?它又是否能够成功走出困境
创业之路开端
裘加林在创立微脉公司之前,曾担任银江智慧医疗集团的董事长一职,主要负责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业务管理。他领导团队研发的“智慧医疗”系统,已成功在超过600家大型医院中推广应用。该团队不仅承接了政府部门委托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如挂号平台等,还成功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的创新服务模式。2015年,微脉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尽管初期其发展路线尚不清晰,裘加林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有效助力公司成功吸引了投资。在成立的第一个年度,微脉便成功吸引了经纬资本的1.2亿元A轮投资。
业务模式探索
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正致力于药品销售及在线咨询服务,而裘加林则专注于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咨询需求。与此同时,微脉公司正致力于实现患者病程的全过程管理。截至目前,全程病程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业绩的关键支撑。公司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全程病程管理服务、医疗健康产品的销售以及保险经纪业务。根据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的信息,至2024年,我国在互联网疾病管理这一细分市场内,已有超过百家企业投身其中展开竞争。在这些企业中,微脉公司的业绩尤为显著,其年度营业收入达到了6.53亿元,位居市场排名的第三位。
市场竞争现状
尽管其排名位居前列,市场竞争却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状态,微脉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仅为0.71%。自2024年开始,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数量有所上升,但微脉在核心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仍然未超过1%。这一现象反映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尽管微脉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但要在市场份额上实现增长,仍需克服诸多困难。
AI赋能困境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备受关注。在微脉的上市文件中,特别指出人工智能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及其与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系。尽管如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营收方面的优势尚未明显体现,盈利问题依然存在。与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挑战相仿,微脉同样未能突破盈利的关卡,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收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业务合作局限
在全病程管理模式中,微脉的主要收入渠道包括购买其服务的医院患者以及少数企业客户。目前,微脉已与157家医院达成合作,并为每家医院配备了专属的管理团队。截至目前,微脉的服务已覆盖超过47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微脉的业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与医院的合作,一旦这种合作关系出现中断,其业务发展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未来发展挑战
微脉需彰显其在全病程管理领域的实力,以此降低对医院的依赖,并构筑可推广的盈利模式。尽管该业务表现出色,然而,市场份额受限、盈利面临挑战以及过度依赖医院等问题依然明显。微脉需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致力于攻克这些难题,尽管任务艰巨,前景尚待明朗。
您是否认为微脉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地开拓出一条盈利的路径?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请您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以及进行分享。